胆结石网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疯狂的泡沫,韭菜的养料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用醋起作用吗 http://m.39.net/pf/a_7655858.html
马斯克,可谓是当今天下流量最大的企业家了。这几天,他又又又一次上了热搜。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之后,马斯克却要减持10%的股票。有人甚至调侃,马斯克这是为了响应良心的召唤,做一个救世主,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捐款。当然了,马斯克的八卦天天有,本文的目的,当然不是为了蹭一下马斯克无聊的热度。而是要深挖一下马斯克“特斯拉帝国”所处的大热赛道:新能源。01当我们观察新能源赛道时,必须具备两幅眼镜。一副是望远镜,着眼于未来。一副是显微镜,仔细观察当下。首先是望远镜。毋庸置疑,新能源是股票市场上最热的板块。其根源在于两点:新能源是中国未来的增量经济。首先,新能源意味着,通过科技制造能源,取代地球用漫长洪荒之力所造的能源。这对于“科技+制造”是一个巨大的增量。其次,新能源意味着,对于贫油的中国而言,能够摆脱对海外石油的依赖,实现能源安全。最后,新能源汽车,可以让中国的汽车产业走出“市场换技术”的失败阴影。新能源是肉眼可见的,最大的产业龙头,他的产业链足够大,足够广。我们常说,房地产拉动了许多行业的需求:钢筋、水泥、建材、装修、家电等等。而新能源的最大意义,是它的产业链辐射效应比房地产大很多,既创造了需求,也拉动了科研制造能力。新能源横向纵向牵涉了太多的产业环节,如化工、电子、机械制造、精密加工、智能控制等等。这些产业几乎都是人类制造业的集大成者。在新能源产业提高的能力很容易辐射到其它“相邻领域”中去,譬如:风电轴承和汽车轴承、高铁轴承;电动车电机电控和工业自动化电机电控;汽车传感器和工业传感器;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;电池制造和N种化工新材料;等等。02当我们用望远镜来看新能源产业,前途无比美好。但如果用显微镜来仔细观察,我们就会发现另一幅场景。首先是技术赛道多线发展,还没有最成熟的技术路径脱颖而出。最典型的,就是新能源车的电池动力技术。比如马斯克疯狂吹嘘的磷酸铁锂电池,尽管相比其它路径,造价更便宜,性能更稳定。但是依然缺陷很多:第一是低温性能差。装备了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车,在冬天,只能在车库里冬眠。第二是续航能力差。磷酸铁锂电池开发时间还太短,低电量时续航掉的更快。总结而言,只要目前电池技术综合性能无法超越燃油,就会不断涌现新技术,技术迭代就会不断继续。其次,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成熟。在燃油车时代,基础设施是加油站。而在电车时代,基础设施是各种电桩等。尽管,中国是世界闻名的“基建狂魔”。但是替换旧能源,如此庞大大规模的基建,也是需要时间的。最后,由于产业不成熟,现有巨头们也万分焦虑。就特斯拉而言,它的焦虑就来自两个方面。一是国产同行不断进步。二是国外同行准备进入。例如,比亚迪旗下全新电动汽车“海豚”。根据宣传,续航km,比特斯拉还强。这样的威胁比比皆是。甚至连贾老板的未来法拉第,都宣称自己将是下一个特斯拉。其实,大家心理都知道,特斯拉有目前的地位,依靠的是“营销+中国产能”。然而,在新能源车这个不成熟的赛道上,仅靠营销,是无法长久的。在商业史上,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案例。当技术迭代的时候,老巨头被突然兴起的公司干掉。比如PC互联网时代的BAT三足鼎立,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突然杀出了字条跳动、拼多多、快手等。新能源产业,也无法避免这样的规律。在技术路径尚不明确的当下,任何巨头,都有可能在下一个五年灰飞烟灭。03我们常说,一个投资者,必须经过几轮牛熊周期,能活下来,才算是合格的投资者。很多投资方法,也必须经过几轮牛熊周期的筛选,才算经受住了考验。否则,你很可能只是一个拿着火把穿过火药库的人,走狗屎运活了下来,活得随机,赢得概率,最后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堕入深渊,身败名裂。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种种分析,都是已经是市场公开的事实。目前,在新能源板块中搏杀的人,主要分为两种:第一种是“装傻”:他们也知道当下新能源产业的种种问题,他们的目的是在资本狂欢中,获得一份羹。第二种是“真傻”:他们坚信目前的新能源巨头们,会实现“新能源的伟大愿景”,他们是新时代的价值投资者。当下,新能源的格局,像极了90年代末的美国互联网科技泡沫。首先,所有人都认为,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,是第三次科技革命。Intel处理器、路由器和微软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备的不断革新,计算机的普及率持续上升。年,第一个面向普通用户的Mosaic游览器发布,美国互联网普及率迅速从年的1.2%提升至年的43%。其次,资本疯狂涌入,竞争极为惨烈,稳定的商业模式尚未脱颖而出。超级产业,势必是资本疯狂追逐的对象,纳斯达克指数在年10月至年3月更掀起一波大牛市行情,互联网泡沫触达阶段最高点。当时,只要任何一家公司加上“.Com”的后缀,都会被资本追着投资。最后,毫无疑问,泡沫终将破灭。泡沫破裂后,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巨头“微软”,其市值也横盘了将近15年之久。正所谓,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。我们凭什么相信“新能源”不会重蹈当年“互联网”的覆辙?04其实,投资,是最好的人性试炼场。当下,高速的流动性,炫目的资本概念,股市的牛熊转换往往很快,股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几轮周期,牛市的时候,乐观积极,任何负面信息被自动剔除,或者弱化,解读为主力恐吓,调整都是加仓良机。任何好的信息都被放大,无论几万点,都不是梦。人,只有被*打之后,才会真正发觉理性面对复杂系统的波动,真的只有被戏弄的份儿。人的观点,往往是情绪决定脑袋,满仓看多,空仓看空。当仓位转换的时候,观点漂移变化之速,让自己都感觉震惊。历史会反复上演吗?宁德时代、特斯拉等一众巨头,会是下一个互联网科技泡沫吗?我们究竟是应该相信历史老人告诉我们的常识,还是要坚信这一次一定会不一样?感谢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